欢迎来新加坡走走看看玩玩逛逛~~~
1.新加坡是个蛮多元化的国际化都市,虽然70%的人口是华人,但整体来讲比香港更加靠近西方文化,曾经是英国殖民地,法律,教育体系都是英联邦系统。官方语言以英语为主,同时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印度)并为四大官方语言,公共场所的指示牌常见四种语种并存。不同宗教,不同民族在这里融合的相当和谐,同时也不失自己的传统,好多在大陆已见不到的华人民俗,在这里依然普遍。
2.新加坡对华人和大陆人绝非不友好,相交其他国家和地区来说,新加坡对华人和中国大陆的好感程度很高,一方面是经济方面合作广泛,依存度高,另一方面,新加坡华人祖上三代基本都是广东福建人,若是会说福建话,或是广东话,在这里跟老一辈聊天,会很受欢迎。当然,近几年由于大量大陆劳工进入新加坡,层次参差不齐(相当多数不会英语),而且本身并不积极融入本地社会和文化,自己抱团,少部分人的某些不良生活习惯又带来不良影响,造成少部分新加坡人对来自大陆的国人持负面态度,同时,政府也在逐步收紧劳务准证的发放。但是综合来讲,受影响的更主要是低端服务业从业人员,如餐饮业服务员,建筑工程劳工,司机等等。脑力劳动者如IT,金融,半导体,教育培训等行业受到影响不大,而且新加坡也是这些行业人士跳去欧美国家的绝佳跳板。
3.来新加坡旅游很方便,签证也很便宜,跟中国无时差,深圳飞过来只要3个半小时,比飞哈尔滨还近。留学的话,新加坡四所大学的本科学位,研究生和博士生都开放国际学生申请,同时也和国内很多高校有互换交流项目。具体申请流程和条件可以参见各高校的网站。除了四所大学,新加坡还有若干理工学院(poly),和国内的“技校”概念不同,在新加坡的理工学院的文凭含金量也是很高的,就业完全不成问题。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私立学校,入学门槛相对较低(基本上给钱就能上),但是这些学校良莠不齐,有风险,建议多了解,谨慎申报。
工作的话,现在相对较难,具体要看是哪个行业和哪种申请方式,基本上越是高达上的行业,越容易申请。无论是留学和工作,如果获批,都能拿到长期居留准证,学生拿的是student pass,工作的话根据工作性质,可以拿到wp,sp,ep等几种不同级别的就业准证,持准证者就代表你可以在新加坡工作并居住,准证有效期间也可以多次出入境。工作准证超过一定年限(一般是1.5年),就可以申请新加坡永久居民(绿卡),当然获批与否,要看工作性质,收入水平,教育背景,家庭背景等其他因素。近几年绿卡收紧,不过总体来说,新加坡人口自然增长率是负增长(妇女受教育水平高,就业率高,结婚和生育意愿低),而新加坡又保持没年10万人的人口增长,还是要大量吸引移民的。
4.签证的话,国内应该任何一个旅行社都能办,不超过200人民币,来新加坡没必要跟旅行团,自己在网上订酒店,办签证买机票飞过来就好,景点集中,交通方便,而且绝对安全,跟着往上的攻略走走逛逛就好。
5.注意事项:新加坡法律很严,敢带毒品入境绝对是死,而且入境的话不可以带香烟,酒的话啤酒白酒红酒只能各代1L。其他相关的,请参考官方准则。其他方面,国内盛传的新加坡法治国家的严格程度虽然夸张了,但是意思是对的。新加坡室内外温差相对较大,户外活动做好防晒。语言方面就算不会英语,只说中文,在这边也不会有问题,其他嘛,应该没什么了~~~~
欢迎题主亲自过来感受~~~
谢邀。
这是个相当大的话题。一个一个答好了,而且每个只能说个大概。来坡不久,可能有些答案不准确,欢迎指出。
1.新加坡的文化,饮食,人口构成,教育,制度如何?
文化:汉字文化圈,以及东南亚传统马来文化和南亚传统的印度文化,以及殖民地时期传承下来的西方文化。在新加坡“种族和谐”属于国家顶层意识形态的范围,政治正确且不容挑战。但是新加坡的和中国多元民族并不一样。新加坡经历过一百多年高速发展种族之间仍然泾渭分明,鲜少有中国历史上民族杂居后产生的民族融合迹象,所以文化方面各门各派旗帜鲜明。
饮食:各族饮食都完整的保留了下来。华人的饮食以闽粤地区的传统菜肴为主。而由于来自中国腹地的新移民越来越多,相对新马地区偏淡的华人饮食,川菜等重口味的菜系也开始广泛分布在小岛各地(特别是各大学)。
人口组成:总人口中约75%的华裔,14%的马来裔,8%的印度裔。总人口中公民63%,外籍37%;外籍中有永久居民权(类似美国绿卡)的约25%。
教育:英制教育系统,最顶尖的学生其经历大体是小学6年,初中4年,初级学院2年,大学本科3-4年。从小升初开始就有各种分流,小学毕业后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上真正意义上的初中的,而初中毕业能进初院的也不多;初院毕业能进大学也不多。一个未经证实的数据是只有20%的小学生能最终进入大学。职业教育有ITE(工艺教育学院)和Polytechnic(理工学院)。初中和初院毕业未能按照上面路线进入下一环节的就会被分流到这里。(但是新加坡的职业教育一点也不水,并不比国内一些二本院校差)。高等教育有五大公立大学(其中一所刚建立2年还没有毕业生,一所还在筹建中),此外还有大大小小几十座私立院校。
制度:题主是问哪方面的制度?政治经济国防科技文化...可以说三晚上也说不完啊。。。
2.对大陆华人,台湾,香港人的态度如何?因为听说,这个国家对大陆人不太友好!
对港台:新加坡华人多为闽粤地区移民或者移民后裔,所以和港台之间有较强的文化认同感。经济上来往相当密切,看航班就知道了,樟宜机场每天几十班飞香港和台北。
对大陆移民:态度复杂,好感度逐渐下滑,原因类似于香港人对大陆人。不过一般是有区别的,主要矛盾集中在中端职业上,因为这些本是本地人可以做的工作但是外劳成本低导致本地人中端就业困难,低端比如土木民工、码头工人等新加坡人自己是不会去做的所以没有什么矛盾,而高端比如金融科研等靠实力说话加上本来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做的所以也没什么矛盾。
对大陆游客:这个不用说了,我们的游客在境外是什么名声大家心里也清楚。
3.有什么方式可以去新加坡工作和旅游,甚至定居?留学途径有哪些?
旅游:这个需要问么?要跟团随便找个旅社新马泰、新越泰、新印泰。。。要自助找个代理办个签证买张机票就行了。
工作:上面一节说了,比较方便的就是两个极端,要么来搬砖,要么来当大神。如果姿势水平不够当大神但又不像搬砖的话,做中层工作可能会遇到很多偏向本土人的政策带来的阻力,并不比在国内强很多。
定居:如果想买房结婚生小孩之类的话,需要拿到永久居民权,否则很多事情会很麻烦。拿永久居民权主要看你工作情况和收入情况。当然,投资移民也是一条路,没记错的话门票大概是一百万新币左右吧。
留学:方式很多啦,官方的非官方的项目一大排,从初中到研究生都有。除了项目外,几个大学也可以用SAT或者A Level或者高考成绩自己申。
4.新加坡在大陆哪些地方有大使馆或者领事馆?签证如何办理?
领事馆:京沪穗蓉都有,还有厦门也有。
签证:这个就没必要在知乎上问了。随便戳个新加坡领事馆的网站里面一二三四五步做什么都写得在。
5.去新加坡的话,有哪些行为是要注意的?
都说新加坡管得宽罚得严,但是其实说来说去也就是那些不乱扔,不乱丢啥啥的。人家字都不认识的民工也没听说在坡天天被罚款的。只要有基本的素养就不会遇上麻烦的。当然,有些的确属于特殊情况,比如新加坡禁止携带口香糖入境;如果没有说这里允许抽烟就是不能抽烟,而不是只有明确说不能抽烟的地方才禁烟。。。
(ps.这答案写的真累,希望题主以后问问题能够更加具体明确一点,不要太泛泛而谈,这样别人回答起来也能深入浅出,而不是像写维基百科那样撒大网)
新加坡环境优美,文化程度高,经济发达,交通发达,就连交通卡都好多种(新加坡酷卡,ezlink,全日通......),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瞧瞧!
遍布全球的贸易网络、融贯东西的多元文化传统、得天独厚的枢纽位置、灵活务实的经济策略、先进的管理经验,这些都能让人们对新加坡保持敬意。
从世界地图上找新加坡,或许需要花些时间。它是马来半岛南端的一块小点,北靠柔佛海峡,西接马六甲海峡,东临南海。
虽然国土面积只有邻国马来西亚的几百分之一,新加坡却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印度洋到太平洋航路上的重要港口城市,也发展出独特「混搭」的多元文明。
在公元 12—13 世纪,新加坡还是个被称为「淡马锡」的小岛。「淡马锡」在爪哇语中是「海城」的意思。这座小岛在海洋的浪潮与季风中,迎来了中国与印度的商船,也迎来了第一个商埠时代。
在此后数百年里,「淡马锡」的控制权在暹罗、马六甲王国和柔佛王国之间数次易主。14 世纪末,淡马锡港口神秘被毁,繁华的码头归于沉寂。
直到 1819 年,英国人莱佛士登陆。据记载,当时新加坡只有 100 多个居民,以北部原始森林中的「海人」为主。这些土著居民以采集、打鱼和做海盗为生。他们并不知道,他们居住的小岛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实际上,莱佛士是在为英国扩大东南亚地区的利益寻找一个据点。地理位置优越的新加坡被选中,由一座孤立荒岛变身为英国殖民地。
开埠后,新加坡被定性为「自由港」。除了免除关税,港口的其他费用也十分低廉。同时,英国政府开放移民,并仿照英国的政治制度,逐渐推行现代化的行政、司法、教育和商贸体系。开埠 50 年内,新加坡已经成为一个繁荣的港口城市。
之后,新加坡享受了数百年的持续和平,逐步成为亚洲乃至世界上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
1965 年,新加坡从马来亚联邦正式独立,这是新加坡命运的重大转折。新加坡同时丧失了马来西亚庞大的共同市场与天然资源。此时,闭门造车式的进口替代政策,也显现出严重后果。
独立之初的新加坡必须背水一战,以至于当时的李光耀苦涩地说:「一切都要自己干,直接同欧洲、美国、日本的主要买客和卖客打交道,在这样的世界里,我们没有腹地。」就这样,新加坡独自走入波涛汹涌的商业海洋。
振兴经济的第一步,是不再盲目保护效率低下的本土企业,而是通过政府吸引跨国公司投资。值得一提的是,后来这也被中国借鉴,成为了人们熟悉的「招商引资」政策。
新加坡还意识到,要留住跨国企业仅靠廉价劳动力和优惠政策是不够的,必须发展自己的优势,打造一个亲商的软硬体环境。于是,新加坡同时向几大银行贷款,对国内的交通设施、水电设施、货运场所,都进行了「升级」。其中,海港建设尤为重要。
20 世纪 60 年代末,新加坡港务局将南北两岸的码头专业化分工,划为六大港区。到了 1985 年,新加坡取代鹿特丹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直至今日,新加坡仍然享有此项殊荣。
新加坡拥有卓越的地理位置,港口贸易必然是经济支柱之一,但很多人无法想象,「没有一滴原油出产」的新加坡却是仅次于波士顿与鹿特丹的世界第三大炼油城市。
这与新加坡濒临的马六甲海峡有关。
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